近年來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,我市在建成川渝陜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的歷史征程中,捷報一個又一個:強勢登陸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;榮獲全省百萬安居工程先進典型;達州被列入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。市民的獲得感更是一個連一個:蓮花湖濕地公園(一期)、塔沱濱江公園等相繼投入使用,成了市民“朋友圈”的“主角”。
住建系統不折不扣落實市委、市政府的決策部署,在市人大、市政協監督指導下,在省住建廳的關心支持下,強化規矩意識、責任擔當、實干精神,積極為建設幸福美麗達州貢獻“住建力量”。
綠色建筑給力美麗達州
2016年,我市報建面積185萬平方米,按綠色建筑設計134萬平方米,綠建比例為72.43%。
筑牢綠色門檻。出臺專門實施方案,要求所有的市政府投資工程或使用財政資金項目、保障性住房、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00平方米大型公共建筑、15萬平方米的住宅小區均要按照四川省綠色建筑標準設計。
嚴把質量關口。年初,都要對綠色建筑工作全面部署,凡應做綠色建筑的,必須按標準設計。初步設計和審查文件必須具有綠色建筑設計專篇等內容,而且須優先采用省市已備案登記的新型節能材料。對未滿足規定性“綠色”指標要求的項目,審查機構一律不得通過。
堅持嚴格的建筑材料備案登記。綠色建筑的蓬勃興起,推動著新型建材企業的加快發展。目前,我市備案的23種新型建筑材料,多數為本地生產,且具備導熱系數低、熱阻值大等優點。
主城縣城建設比翼齊飛
新型城鎮化建設凱歌高奏:北城濱江、馬踏洞、蓮花湖、三里坪、翠屏山、長田壩、河市等城市新區建設穩步推進。各縣的城市新區建設也是捷報頻傳,大竹北城新區、宣漢西區新城、渠縣東城新區、開江城普新區、萬源東區新城初具規模。大竹縣列入省級“宜居縣城”和“海綿城市(縣級城市)”試點。渠縣被成功納入省級“地下綜合管廊建設(縣級城市)”試點。
2016年,新增城鎮建成區面積8.5平方公里,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攀升至42.42%,中心城區面積達到82平方公里。
2016年,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年度投資額45億元,深入開展“項目攻堅”行動,實施了中心城區5線15點“三化”工程,受到主流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贊揚。羅浮城市廣場、紅星美凱龍等城市綜合體實現了試營業。加快市第二城市污水處理廠、市中心城區供水工程等工程,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,城市品質大幅提升,群眾認同感明顯增強。
城市建設的紅利讓市民獲得感不斷提升。2016年,我市共爭取國開行、農發行棚戶區改造授信共計90.61億元,授信額度居全省全列。期間,達州棚戶區改造工程累計開工建設26340戶,貨幣安置11805戶,均超額完成規劃任務。至當年年底,全市基本建成完成27423套;竣工完成22580套,發放租賃補貼4510戶,三項指標同樣超過年度任務。向農民工定向供應公共租賃住房360套,占任務的100%,被列入全省百萬安居工程先進典型。
深入推進鄉鎮建設管理。2016年,全市17個試點鎮建設完成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投資9.3億元。宣漢縣南壩鎮被列入國家首批特色小城鎮。全市6個村被推薦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。宣漢被確定為國家級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縣,是全省唯一。
房地產建筑業穩中有進
2016年,我市牢牢抓住去庫存這個“牛鼻子”,出臺相關落實意見和措施。
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固定資產投資93.4億元,同比增長13.2%。商品房銷售面積257萬平方米,同比增長8.1%;銷售金額177.5億元;新開工面積325萬平方米;全市商品房住宅去庫存57萬平方米。認真組織實施全省既有住宅增設電梯以獎代補示范工作,中心城區受理加裝電梯事項197個,已安裝50余部。
房地產平穩發展,建筑業不斷壯大。全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325億元,省外建筑業產值20億元,實現成建制勞務輸出5.5萬人,實現建筑勞務收入9億元,新辦建筑業企業39家,完成資質增項41項,培訓建設類崗位人員4464人。
從2016年4月1日起,中心城區全面推行砂漿“禁現”工作,取締了35家施工現場臨時攪拌站,已有4個預拌砂漿生產企業通過備案。持續推進建筑工地“五治”工程,下大力整治323個不規范工地。
守住安全底線,嚴厲打擊建筑市場違法發包轉包、違法分包掛靠行為。全年共檢查項目427次,查處涉嫌掛靠行為4起,督促73個工地進行整改。開展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大檢查,累計整改通知37份,建設工地全年未發生較大安全事故。